印菲越街区,热情东南亚风情
从1992年台湾正式开放引进外劳后,印尼、菲律宾劳工大举来台,每逢假日,中山北路一段、北平西路交叉口附近和中山北路三段圣多福教堂周边,挤满了与朋友聚会、买家乡商品、唱卡拉OK的外籍移工,仿若复制了一处小东南亚般,成了台北市最特别的假日风景。
位于台北天成大饭店后方的北平西路上,短短不到100公尺的街道,一家家商店高挂印尼文招牌,有小吃摊、服装店、货运公司、贩卖印尼文杂志和零食等的杂货铺,应有尽有,这里正是人称的「印尼街」,印尼籍移工最爱在假日到这儿吃自助餐、唱卡拉OK,享受难得的假日时光。
到印尼街,吃道地印尼餐最适合不过。其中炸蔬菜饼(goreng sayuran)是印尼常见小吃,将蔬菜裹上面粉后油炸,沾上以各种辣椒磨成的辣椒酱吃,香脆可口;另一道「烤肉串」(banggang sate)也是传统印尼美食,选用羊肉、牛肉、鸡肉等制成烤肉串,抹上花生酱、椰子酱调制的酱料吃,肉质特别鲜甜。不必远渡重洋到印尼,在台北也能吃到便宜可口的道地印尼菜。
视线转到中山北路三段,兴建于1957年的圣多福教堂,早年本是服务居住在教会周围的美军顾问团,以英文弥撒为主,自合法引进国外移工后,教堂除了英语之外,周日也安排两场以菲律宾塔加禄语进行的弥撒,也因此有许多菲籍移工以此地做为信仰中心,每逢假日便来此做礼拜。
看上每逢假日移工在此聚集的商机,教堂周围陆续出现以东南亚商品为主的店家,像是在标榜进口越南、印尼、泰国、菲律宾等地产品的「EEC」超商店内,可买到很受民众喜爱的泰国妈妈(MAMA)牌南洋风味泡面。中山北路、农安街口的金万万名店城,里头囊括了手机通讯行、汇兑公司、美容院、书店、服装店……,宛如一座购物中心。
喜爱尝鲜的饕客来到金万万,几样特色零食很值得一尝,其中将猪皮切成条状后,再以高温油炸至金黄的「炸猪皮(Chicacharom)」当为首选,菲国人品尝时习惯沾醋或辣酱食用,尝起来酥脆可口,像是吃虾饼一样,当零嘴吃令人欲罢不能。另外,菲律宾马来糕松软不会太甜,也是推荐点心之一。商城里还有3C产品和网咖,让菲律宾移工可以和家乡的亲人用视讯聊天,是排解思乡愁绪的最佳良方。
除了菲律宾区、印尼街外,台北市木栅的安康社区一带,聚居越战后迁居来台的越南华侨,他们在此落地生根并开店谋生,其中开元街的「文如食品」是台北市第一家越南商店,贩卖鱼露、虾酱、香兰叶、越南甜点、越南金饰等越南食品或用品,吸引越南人士及华侨购买,以解乡情。
因为口耳相传,越南人远道来此购买,开元街周边陆续开起越南餐厅或商店,形成著名的越南街。到这里不但可以买到越南货,还可品尝到道地越南家乡味。像是越南豆浆,除了黄豆再加上香兰叶,磨成绿色豆浆,适合早餐食用;著名的越南法国面包,每家配料不同,有些放入蒸肉团、鸡丝、小黄瓜、香菜、红萝卜、白萝卜、猪肉等配料,非常可口。还有越式春卷、鱼酸汤等,都是道地越南风味餐,这也让「吃」成了体验越南街异国风情的最大收获。
日式条通,品尝深夜料理
中山北路不只有东南亚街区文化,位于中山北路一段,还保有日治时期留下的「条通」文化,是不少日本观光客来台北必访的地点,也是台北人感受日式文化的首选之地。
在日语中,「条」是记数的单位,「通」则是道路的意思,日治时期,在台日籍人士为了一解思乡之苦,便将日本古都的「条通」设计移植到台北,在当时称为「大正町」的中山北路以东、新生北路以西、南京东路以南、市民大道以北一带规划出「一条通」至「九条通」的道路。当时此区域多为官员宿舍,属于高级住宅区,光复后仍有许多日本人在此经营日本料理店和居酒屋,保留下日式条通的面貌。
六○年代中日两国合作频繁,在这里发展出不少高档餐饮,有日风浓浓的居酒屋、怀石料理,也吃得到如关东煮、鳗鱼饭、烧肉等日式家常菜,巷弄终日飘散着日本的味道,更曾是台北高档餐饮指标。至今,即使当年来台的日本官员早已离去,中山北路仍漫溢着独特的异国情调。
条通里最受欢迎的异国美食当属日式料理。七条通的肥前屋,是饕客最爱的排队美食,必点的鳗鱼饭以日式传统制法烹调,鱼肉鲜嫩、肥美,甜香酱汁流入饭中很是诱人。另一家「尚更」,主打日本四国香川县最著称的手打乌龙面,面体滑溜入口有嚼劲,连日本客人都赞不绝口。有机会到台北,不妨到中山北路走走,享受台北市最特别的日式风情!
西门町美国街,最潮最炫行头
有别于因历史及移工而来的日本条通、印菲越街区,位于西门町的美国街则是为了迎合年轻人流行风潮应运而生。
早年因台北市政府执行西门徒步区扩大计画,西门町进行周围区域改造,包括更新道路铺面、绿化植裁、强化夜间照明、设置资讯展览板等,提供年轻人更多元的活动空间,因此陆续出现了技术单车、滑板,以及涂鸦壁画等美式风格的运动与创作;特别是电影公园周边范围,更成为年轻人打篮球、跳街舞、买潮服的首选之处。
与电影公园相连的昆明街96巷,远远地便可见巷口「美国街」招牌,走进巷内,随处可见美国街头元素,数十家服饰店,风格各异,有二手衣饰专卖店、走嘻哈风、摇滚风,帽子、T恤、外套、垮裤及各式配件,几乎所有最潮最有个性的行头在这儿都能找到,满是浓浓的美式风格。走到巷底,通往电影公园一路的墙面上,尽是最流行的街头涂鸦艺术,色彩鲜明画风大胆,让人恍若置身美国街头。
不少人逛美国街,不单是看上流行有个性的潮店,更看上街上几家独一无二的二手店。早年的美国街,多贩售二手古着商品,可以看到很多古董级服饰,享受挖宝的乐趣。像是六、七○年代手工服,还有布面磨得透白斑驳的陈年牛仔裤,不少衣裤因为型号跟布料皆是时下难寻的古董,在古着爱好者的眼里,甚至比新的更有价值。除了二手店,美国街上更多是台湾设计师的自创品牌,还有引自美国、香港的潮牌个性商品,让年轻人可以买到不会撞衫的特色服饰。
五分埔韩货区,感受韩流
位于现今台北市精华区的五分埔,清朝时期本是平埔族麻里锡口社的活动范围;之后当地居民把零碎或滞销布料,简单加工接缀成内衣裤、童装或工作服,供路边摊及零售店贩卖,后来这里便发展成台北地区成衣加工区的大本营。而今,五分埔早已成了台北最大的成衣批发市场,有近千家的成衣业者在此聚集,创造出属于流行服饰的经济奇迹。
一般来说,五分埔的货源除了部分为国内自产,其他多来自于大陆、日、韩、港、泰、新等地,由于服饰流行且物美价廉,吸引不少年轻族群前来血拼。而且因为款式令人目不暇给,且可依照个人风格随意搭配,被认为花小钱就可以创造时尚流行而大受欢迎,据说就连美国NBA篮球明星卡特与天后级歌手孙燕姿来台,都曾到五分埔采购。
五分埔的成功秘诀之一,就是店家会视潮流调整进货方向。尤其近年来韩剧蔚然成风,不仅K-POP席卷乐迷,韩风时尚更是最IN的时尚,五分埔的商店当然立刻跟进。很多店家的服饰标榜全是从韩国空运而来的正韩货(Made in Korea),让五分埔一举成为著名的韩货集散地。
在广阔的五分埔商圈里,专售韩风时尚的店家不少,有五街之称的永吉路443巷5弄、459巷7弄及491巷5弄,以日韩风为主力,欧美嘻哈风、庞克风的店家为辅,可说是五分埔里最「潮」的一条街,邻近的七街虽有部分韩货店,但较不及五街集中。至于作为主要干道的永吉路443巷则是少女们的最爱,服饰多偏日系及港韩风格,而喜欢端庄、优雅风格的OL,建议到松山路119巷走走,这儿的衣服较中规中矩,适合上班族穿着。
五分埔的服饰品项多、价格实惠,多数店家每周到韩国批新货品,因此五分埔的流行服饰汰换率快,赶流行的人不妨常来此寻宝。
为解乡愁而成的日式条通、东南亚风情街区,或是跟随潮流而生的美国街、吹起韩风的五分埔,都让台北姿态万千。气候宜人的四月天,换上轻装,快穿着舒适的鞋,把胃空些位子,不必坐上飞机,就能游走异国街道,体验异国文化,更深刻感受这个城市的「混搭」风情。